close

清明假期最後一天,天氣陰中帶晴,卻不想出門走動。賴在家裡想著要找些什麼電影來看,前日看的《飲食男女》未看完,接著把它看完罷了。

李安的舊作,久聞盛名但我從未看過,不明白為什麼食物癡的我竟會不為這部電影的片名所動,就連《香料共和國》、《芭比的盛宴》等更冷僻的電影都已主動接觸過了。再次想起《飲食男女》,是前些日子重溫《理性與感性》後。

片頭即是朱先生在廚房裡忙碌的身影。絕妙刀工細細將食材切絲,拎著一隻鴨子用大杓把油澆上鴨身,雖只看著影片,卻能聞到廚房裡的滋味。朱先生正準備著星期日的家庭晚餐,三個女兒將齊聚在餐桌上,與他共同享用美食、分享生活大小事。

可憐的是朱家三女與父親的感情、甚至彼此的感情都帶著強烈的尷尬。二女兒表明了無法再忍受父親,大女兒因責任感而決定不發一語,三女兒還小,對父親似乎帶著點無謂。一家四口圍著餐桌,桌上是足夠十人吃飽喝足的大宴席料理,朱先生大廚當慣了,這對他而言不算什麼。但精心準備下的食物卻食之無味,該是怎樣的痛心?後來女兒們更發現父親的手藝比以往退步許多,調味變了調,有時也少了一些步驟,朱先生是年紀大了、味覺退化了嗎?

女兒的好友錦容常來找三個女兒,還帶了自己的小女兒珊珊。朱先生喜愛這個珊珊,或許把她當成孫子,更可能把她當成年紀還小的女兒──那時他們感情好,帶著女兒在廚房忙進忙出,已是無法找回的時光。朱先生發現珊珊有時候吃學校賣的便當做午餐,便主動每天替珊珊料理午飯,那午飯菜色之多讓珊珊的同學羨慕之至,珊珊除了分給同學吃,還開始接受同學點菜,再交給朱先生準備。至於當錦容偶耳準備便當給珊珊,倒全由朱先生幫忙吃掉。

三個女兒原先在感情上都一片空白,卻同時遇上對象。大女兒在壓抑自己的情感之下深受新來的體育教練吸引,二女兒與公司從外地調回的同事默契十足,還在唸大學的小女兒發現自己跟打工同事的男友頗談得來。三個女兒的心境有了變化,而朱先生好友溫先生的病更成了變化的催化劑。

三女兒意外懷孕而搬出家中,朱先生照舊在星期天煮一桌的菜,隔沒多久大女兒迅速結婚也離開家裡,剩下二女兒陪在身邊。朱先生終於下了某個決定,他邀請女兒女婿以及錦容一家,備了一桌酒菜,宣佈一件事情:朱先生要把這個家給賣了,另外,他將娶女兒的好友錦容。

劇末錦容懷了朱先生的孩子,朱先生應二女兒的邀約來到老房子共餐,原來二女兒買下房子。二女兒也很能燒菜,在其他姐妹都無法前來的情況下,與父親獨自用飯,這一回,朱先生除了挑剔一下,還以「嚐到女兒的湯」稱讚了女兒。

李安的電影非常細膩,每一個影像,每一個物品,都不由得讓人猜想有其象徵。 朱先生在正式「解散」舊家前,他嚐食物的味道都失去以往的準確,甚至在好友溫先生過世後覺得他的味覺正式死去,要求喝開水而不喝茶。然而最後,當女兒與他談笑風生的吃飯,朱先生嚐到了味道。這個味覺的失去,或許是家庭之「愛」失去的表徵,也或許是氣氛影響味覺,當氣氛凝重,味覺自然也受到影響。

父親在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?長大後時常只覺得父親煩人,成天碎碎唸,彷彿看我們所有一切都不順眼,而自然的我們也反應出不耐的態度。然而當心情放軟,當生活的距離出現,以較溫潤的態度對待父親時,又可以發現小時候的溫情回到生命之中。

最後最後,朱先生做的每道菜我都真想吃看看啊!電影除了內容是種享受,以美食穿插更合我的味口。(李安大量用了蒙太奇手法,一會子是大女兒在學校,一會子是小女兒在速食店,一會子又是朱先生切菜,畫面的流動卻非常順暢,完全不覺得突兀,果然是經典之作)

ps.跟近期的《色戒》、《斷背山》相比,我更喜歡《喜宴》、《飲食男女》等舊作,意象更多,也更含蓄,而題材也是我素來喜歡的日常生活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ffonc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