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在一起的一群女孩子,究竟該說些什麼話呢?

前兩天和幾個年紀比我稍長的朋友餐聚,其中一位是將要結婚的,於是我喜滋滋的跑去,心想能聽見什麼有趣的事,或是準新娘的心底話云云。但不知是因為不算最親近的朋友,還是因為她們的興趣,跟婚事有關的只聊了兩成,其他的有八成都在講保養品、按摩、衣服品牌。

我平日不愛逛街,也不喜歡研究這些東西,也只能笑笑的聽著,插不了口,倒有一位說我安靜了。只是講了三個小時的話,三小時都在說這間店的按摩師傅好啊那間店比較便宜;又是週年慶買了什麼好的保養品,上回用哪個牌子的保養品不覺得特別有效──唉呀,莫怪我和她們熟不起來,總不是同個世界的人。

和較熟的朋友們在一起都在閒話什麼呢?最多時候是聊共同的朋友,過去發生的事、一起做的事,現在大家的狀況怎麼樣啦,心裡想著什麼擔心著什麼,未來想做些什麼,聊上四個小時還說不完,話總是越來越多。這是熟不熟的差別吧?但昨天的朋友們,不說我和她們沒那麼熟,她們之間是很熟的,也不見聊這些(或許是因為比較不熟的我和妖桑也在),總之一整晚下來實在不算有趣。

帶著空空的心情回家,我一路想,也是因為生活就是這樣吧?吃飯,睡覺,工作,若是沒有主動去接觸各種事,也只能困在一個圈子裡。這麼一說,可見「吸收」還是極重要的了,較快速的是網路,再來沒有精神負擔的是看電影,更認真吃力一點的就是看書了吧。一旦吸收了新見聞,要聊天就不怕沒有可以聊的題材,也不會總繞著單調乏味的物質生活。

也有好些日子了,我想把以前讀的中國哲學史、莊子注釋等書搬出來看,但每次回家一想到那陳封兩三年的箱子不知長蟲子了沒有,卻又不敢拆箱取書。父親上次說要替我拆的,卻因為颱風天,不好將箱子抬到陽臺上,還是繼續把箱子堆在桌腳。

每想及此,又後悔以前不肯好好讀書,沉浸了一趟中國古典的世界,卻是文學史、思想史一問三不知,小學是更不必說的了,只模糊記得「東董宋屋」。上次找娟娟去,聽著老師說話,彷若置身教室,只是時間無論如何是回不去的了(又遇到范師,說了幾句話,眼淚差點沒掉下來)。

啊──因為深覺自己的貧乏,前兩天忍不住買了書,雖然也不是什麼研究性質的書籍,卻至少是自己喜愛的書類。趁著書店打折期尚未過去,把《雷峰塔》、《易經》給買齊了。另外還買了兩本關於食物的書,一本是《京味兒》,內容是以北京飲食為主題材的散文;另一本是《料理圖鑑》,日本人出的工具書,用手繪圖與文字敘述,告訴人處理食物的基本常識──這對總是不知道食物退冰步驟、什麼時候該加鹽什麼時候該加醬油的我來說,真是太有幫助了(雖然我其實還是捧著書唸經而已,並不會實地去做吧)。

我在想呀,到年底還是會很忙,明年初回學校去辦校友借書證吧,雖然也不知道會不會有時間讀書,試一年或許就知道了。真的很想再好好的更長進一些,既然暫時沒辦法回學校去,應該只有自己讀書能填補那塊空虛吧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ffonc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